挑戰Eifel-

 啤酒城Bitburg

 

 


Eifel(埃佛)是一個地理區的名稱。其涵蓋範圍,東邊從萊茵河左岸開始(Koblenz到科隆的方向),地勢自此開始上升,南則以莫塞爾河(Mosel)為界,西邊達到Ufer以及SauerEifel地理區,自北往南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北部是漸次下降的科隆低地,東部以及南部邊緣地帶則是最後分別奔流匯入萊茵河以及Mosel河的河谷地為其特徵。在匯入Mosel河的部分,自北向南依次是:ElzLieser以及Kyll。另外,部分的Eifel是由火山地形所組成,當中有幾個火口湖(參考 Deutschland 2000, 271)

 

高原上隨處可見的發電風車

 

前面說過,Mosel河是Eifel的南緣,位於Kyll河以及Mosel匯流處的特里爾便成為高原地區最南邊的出入口。自古以來,欲北行到科隆,除了沿著Mosel河北接萊茵河的「外線」,這條以特里爾為起點,沿著Kyll河谷而建並且經過Gerolstein的鐵路「內線」就是另外一條的通道選擇。特里爾也因此就順理成章地成為兩條路線的起點。

 

柴油火車、古堡和翠綠的山

沿著Kyll而建的自行車道和鐵路

 

這次想要挑戰的路線是沿著這條內線走,終點是高原上的城市-Bitburg2003713日上午九點從宿舍出發,先到北邊的Pfalzer以及Ehrang交界,Ehrang火車站附近就是Kyll河谷的出口,從這裡開始進入Kyll河谷地。自行車道跟鐵路倚著Kyll河而建,這段路線由於都是盤旋在深山當中,鐵路除了大部分沿著河谷修築的部分,有些路段就不奉陪,走到山洞裡去了,另外,跑在這條路線的火車都是柴油車,因此,在這裡就看不到電線桿高架起的高壓電車線,這樣感覺倒是挺不錯的。在Kordel附近看到了Bitburg的指標,沒有再翻查一下地圖就開始沿著路標走,本段是一個很長的爬坡,沿著B 422聯邦道走通到Welschbillig,這裡轉得有點早,按照計劃,應該是要再過一陣子才上高原地帶的,不過,既然上來了,就繼續找Bitburg的指標走下去,可是,到了Wrlschbillig,麻煩來了!要改道!只好沿著改道指標往回走,結果繞了許久還是找不到後續的指標,一直躊躇不前地繞圈也不是辦法,「路長在嘴上!」路旁正好有位在洗車的婦人,過去問一下路,得到的答案卻是-「往下直走」;嘿!有沒有搞錯?!好不容易爬上了來又要下去,因為「害怕後來又要爬坡很累」,執著在這一點的自己打算鐵齒地試試往另外一邊走走看,不管如何,先找到下一個村落,定好位置再想路線。穿過了一大片的麥田並且爬過一個更陡的斜坡,赫然發現,原來這裡也可以種麥子啊!在特里爾、薩爾河和莫塞爾河一帶比較少看到麥田,大都是葡萄園的景觀,兩年多來心中一直有個疑問,現在大概解決了一半,另外一半待會分解。這樣的精神滿足感沒有持續太久,回到現實問題,路還是要找,前面有一個村莊,又是一個上坡,走近一看,Helenenberg,慘了!又更往西邊走了,現在必須決定,看是要走回原路或是看地圖自己去弄一條路線。自行車和汽車或是機車最大的差異就是「動力的來源不一樣」!開車,假如弄錯了方向,一句話:「開回原路去!」說得輕鬆又自在,可是,騎腳踏車,可就沒這般瀟灑了,因為人之所以不同於機器,就是人力沒有持續性,因此體力和路線的換算必須相當地精確,不浪費體力是最大的原則,因為後面會發生什麼路況誰也不知道。依當時的情況,想要走回計劃路線,必須平行方向走五公里回去,與其這樣沒什麼推進,乾脆就「將錯就錯」繼續往北走,以修正的時間來換取路程的推進,往北一個村落一個村落地拿下來,這樣最後也可以到Bitburg;嗯!就是這個了!參考了一下地圖以及指標,決定先到Gilzen,可是,因為地圖不夠精確,到了Meckel之後又失去了方向,Eifle在這邊是高原,可是,千萬別用平原的思考來理解,儘管都有一個「原」字,Eifel高原高是高,可是卻不怎麼平坦,還是有許許多多的起伏,往往一個聚落到一個聚落,之間都要來個下坡上坡,自己就是這樣上上下下「用力地」地奔馳著,可是,出了Meckel之後的一個上坡,另外一個狀況發生,左大腿又開始隱隱作痛有抽筋的現象,看一下里程表,大概已經騎了四十公里,這似乎是目前身體的極限所在。放慢了速度,這個斜坡就用走的上去,此時,胃也跑來湊熱鬧,咕嚕咕嚕開始叫了起來,前面正好有一片樹林,於是就決定在這裡午餐休息。午餐之後的路況相當好,是個下坡路段,結果不小心騎到了 B 51聯邦道,這是一條快速道路,車子一輛輛呼嘯而過,為了安全起見,走了一會之後看到往Esslingen方向的指標,二話不說先往那邊騎下去,到了Esslingen終於又從新找到了方向,其實,之前就是在找這個地方!接下來的路況還是有點起伏,不久就到了Nieder,這裡離Bitburg已經不遠,上了一個大陡坡之後,很不幸地,右大腿也開始罷工抽起筋來,差點就無法站穩而跌倒,因此不得不被迫在馬路邊坐上一陣子,等劇痛不再才繼續前進。爬山路段,對於自行車騎士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尤其是在大熱天裡面,體力流失地更快,昨晚回家看新聞,環法自由車賽昨天也是在爬山路段,幾個名將因為體力不繼無法撐完全程而退出比賽,當時以及現在的自己完全可以體會這樣的情況。沿著公路從南邊的工業區進入Bitburg,大老遠就可以看到以這個地名命名的啤酒牌子-Bitburger-的看板以及工廠指標,這個牌子是德國全國性的啤酒,經常贊助許多體育活動,像是世界盃以及歐洲盃足球賽,比賽轉播之前都可以看到Bitburger的廣告,哈哈!心中的疑問這時全都解決了,連著沿路上看到的麥田景象,現在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這裡會有啤酒廠了!在我們這一帶,說喝啤酒,Bitburger是第一選擇,不過,自己還是必較鍾情於Warsteiner這個牌子。既然來到啤酒城,不給他來一杯500 ccWeizenbier(hell)(白生啤酒)恐怕對自己說不過去,找了個有露天座位的餐廳點了一杯想說可以邊喝邊看路上的行人,可是啤酒送上來的時候,嘿!卻不是Bitburger的,而是巴伐利亞的啤酒,嗯!下次應該要點Pils。當天可能是當地Sommerfest(夏季慶典)的日子,市區有許多攤販聚集,還有一些活動,比方,有人穿傳統服飾跳土風舞,另外一邊有人在唱Volksmusik風味的歌曲。另外,或許是附近有美軍基地以及工業區的關係,Bitburg市區儘管規模不大,卻可以看到許多外國人面孔,比方,土耳其人就不用說了,還可以看到許多黑人,還且還攜家帶眷的,應該是在附近美軍基地服務的美軍。休息了一個小時,酒也喝完了,大熱天喝啤酒,「乎搭啦!」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可以形容-爽!或許是酒精起了作用的關係,說也奇怪,雙腿竟然也不痛了。看看時間也已經下午三點,該回家了。於是告別Bitburg,最後一個問題來了,最近的火車站要怎麼走哩?Bitburg並沒有在沿Kyll河的鐵路線上,必須向東南到Huettingen或是到東北邊的Erdorf搭火車,因為Bitburg市區找不到這兩個地方的指標,為了找方向又繞了一下,最後,停車翻地圖時,有位熱心的先生跑過來幫自己指路,這才確定方向沒錯,也因此順利地找到Huettingen車站。BitburgHuettingen係回到Kyll河谷,所以路況大都是下坡,可以說是「滑」到的,而且也很幸運地趕上了火車(346分到Huettingen,火車351分到),若是錯過,可就得要再等上一個鐘頭。這裡要提醒大家,這條路線一個小時有兩班火車在特里爾和Gerolstein之間對開,搭車前一定要先看好時間。 

高原上的麥田(一):收割之後

高原上的麥田(二):未收割

 

一本好的地圖可以幫自己節省不少體力以及時間,也更能讓人享受騎車郊遊的樂趣(若是沿路瞎忙著找路,鐵定讓人遊性大減!),這是這次最大的收穫,吃飯錢可以省,買精確地圖的錢實在是不能省。在Bitburg還看到有人的腳踏車上面有GPS接收器,哇!實在是夠炫夠先進的!再來的收穫是,在找路的時候,只因為執著在「不喜歡上坡」這一點,卻忘了應該全面地去考慮其他的問題(比方,地形上可能更大更多的上下起伏),讓後來體力不濟的自己後來吃足了苦頭;許多場合,當沒有完全合意的條件時,如何綜合判斷選擇損失最小而仍然可以達到目的的方法才是一個學問,「比例原則」似乎也就是在講這個;太過於集中看一個點,反倒是會讓自己忽略了其他也應該通盤考慮的地方,結果有可能會落得「一著下錯,全盤皆輸」的結局。另外,有鑒於雙腿在40公里左右會有不舒服的情形,這讓自己想起以前大學打壘球的時候球隊用來處理肌肉疲勞的「急速冷凍噴劑」,或許類似的東西也要準備個一罐,也好,有機會試試這裡處理運動傷害的藥看看效果如何,星期一就去藥房問問看。

 

Kyll河谷的自行車道指標

相關連結

1. Eifel的詳細旅遊資訊

  2. Bitburger啤酒

 


14.07.2003 v. Ar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