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懂得反省的企業博物館

德鐵博物館(DB Museum Nuernberg)參訪心得


以前的車票,頗似台鐵早期車票

模擬駕駛台

 

 

德國鐵路公司(Die Bahn AG; DB)在德國全境有幾個實體的展示場,並在紐倫堡的交通博物館內設有「德鐵博物館」,藉此拉近人們跟鐵路運輸的距離,在認同的心情之下更願意使用鐵路運輸。

 

德鐵博物館始建於1899年,是目前德國最古老的鐵路主題博物館,紐倫堡的展場面積有1000平方公尺。經由歷史的回顧,讓人知道德鐵公司的沿革演變,統一之後的普魯士自早期將各邦自行修築的鐵路加以整合開始,確立德國鐵路的經營是國家獨占事業的性質,接著是一次大戰之後威瑪共和時代改組成立的「帝國鐵路」(Reichsbahn; RB),二次大戰之後,德國分裂,在西邊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德國聯邦鐵路」(Deutschbundesbahn; DB),在東邊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則沿襲舊名稱成立「帝國鐵路」(Reichsbahn),兩德統一之後,在民營化的浪潮下,德國聯邦鐵路改組成為「德國鐵路公司」(Die Bahn AG; DB)。德鐵博物館除了一般對於類似主題展館先入為主之下所想到可能可以看到的東西,比方,靜態展示的火車實車、模型、號誌、票務、場站設施以及建設;還有一些動態展示,像是在體驗區裡有一個模擬車,可以讓人試試如何操縱火車,另外,有一個模型室,以紐倫堡附近地形為場景的火車模型來為大家講解火車實際運行的方式(Fleischmann模型公司提供)。上述展示主題的蒐集係自古代台車運輸時期直到1989柏林圍牆倒塌為止,也呈現了鐵路跟經濟、政治以及和文化的關係。

 

早期的控制系統

種族屠殺(Volkermord)

 

前面所提的展示內容倒是不足為奇,有機會來的話可以自行欣賞體驗,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讓自己頗為意外的展館。這個以「為民主以及獨裁服務 帝國鐵路 1920 – 1945(im Dienst von Demokratie und Diktatur, Die Reichsbahn 1920 - 1945)為主題的展示館,是德鐵博物館新增的經常性展示區(以前只是一個角落,現在被擴大成為一個獨立的展館)。看過電影「辛德勒名單」的朋友們,相信對於這樣的情節應該是不陌生:「寒冷的冬夜裡,沒有暖氣以及衛生狀況很差的車廂擠滿了猶太人,目的地是集中營以及焚化廠」。在「國家社會主義時代」(納粹黨政府時期),當時的帝國鐵路也是種族屠殺以及戰爭的共犯之一,一度淪為當時政府的宣傳看板以及工具。 

在這個展館當中,蒐集陳列了許多的史料以及照片,敘述著創建於威瑪共和時代的帝國鐵路如何由單純的國家鐵路單位慢慢演變成為為獨裁政府戰爭犯罪行為服務的工具。一展館,一面牆點明了這個展示的主題。一些當時的車廂、設備、工作人員服飾的陳列也都還好,因為是納粹時期,第三帝國的符號圖騰在各方面是少不了的,不過,接下來的展示,看完之後就讓自己的心情感到相到沉重與震撼,來到「種族屠殺」(Volkermord)主題,映入眼裡的是一張鐵路通往集中營大門的特大張海報照片,陰暗的呈現手法訴說著這段恐怖的DB過去,鐵路,不只可以用來載人跟貨物,運輸的功能還可以用來載運大砲、戰車和士兵上前線,當然這樣的功能發揮之下,也可以把特定的種族有計劃而且快速地加以滅絕。心中的震撼尚未平息之際,緊接著,看到一面佈滿檔案抽屜以及伴著一片一直更換大頭照片螢幕所設計而成的牆壁,這個名為「強迫工作」(Zwangsarbeit)的展區,告訴世人,DB和德國其他大企業,在當時強迫許多外國人以及戰俘在違反其意願之下去修築鐵路。

 

納粹時期工作人員服裝

納粹時期的電車車頭

 

看完這個展館,對於德鐵的反省勇氣深感敬佩。只要是人。都會犯錯,一個人犯錯,影響有限,可是,一大群人甚至一整個民族集體性地犯錯,影響的層面就相當地深遠,唯有透過對於真實的發現以及對此不斷地反省,才有避免下次再犯同樣錯誤的可能。對於二戰,德國在過去五十多年在世界上豎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兩德統以一之後,同樣的工作也開始進行,大家開始去思考前東德時代的不法問題,比方,前東德國家安全局的Stasi檔案,當中所涉及到的,當時有哪些人曾經擔任IM(inoffizielle Mitarbeiter)(非正式工作人員),為東德當局進行監視親友的工作,以及近來頗為熱門的「玫瑰木」(Rosenholz)檔案(註,這是美國中情局所發覺的檔案,當中詳列了前東德海外情報網的分布情況,隨著東德瓦解,這個網路也就隨之自行沉寂,目前這份檔案已被燒製成為CD檔案並且交還德國聯邦政府,並且開放查詢,許多相信藉此可以將已經黯淡的前東德情報網真相逐一呈現,最近名記者Guenter Wallraff牽涉前東德間諜案就是藉由本檔案所發覺的真相)。真相的還原,目的並不是要去報復,而是在真相清楚之後,讓大家有機會去看清楚過去所犯的錯誤在哪裡,藉此所引起的集體以及自我的反省,一方面讓涉及不法的人有機會公平地去承擔自己應該擔負的法律以及道德上的責任(濫用當時體制去遂行犯罪行為的不法更是應該獲得應得的刑事訴追以及負擔民事上的損害賠償),另一方面,因為這樣的結果影響,集體跟集體、集體跟個人或是個人跟個人之間也因此而獲得了「和解」(Versoehnung)。這樣才是生活在一個世界以及一個社會當中的成員可以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未來的正確做法。 

台灣人、中國人或是亞洲人(像是日本人),看歷史只喜歡看過去好的,卻極力迴避去看不好的部分,這樣根本無法藉著觀察歷史而「鑑往知來」。台灣人老喜歡講,「歸棄耶代誌,麥擱港啊!」常常要大家「走出悲情」,這樣的思考其實跳過了一個重要的過程,因為沒有「發現真實以及真心的反省」,如何走出悲情呢?以至於「和解」就只是淪為口號,應該怎麼作,有幾個現成的例子,看看南非的真相與調解委員會以及德國的StasiRosenholz檔案,對於我們應該會有所啟發。對於二二八以及白色恐怖時代國內濫用當時體制遂行個人不法的「抓耙子」以及在海外打小報告的「職業學生」,許多人到目前都還沒有承擔他們所應該擔負的責任,以至於在號稱正義的外表之下,讓人一直對之有深藏偽善以及不法的質疑,為什麼會這樣,就是沒有看到真相。對此,相信政府相關的檔案以及資料應該都還在,我們也可以仿照德國制定相關的查詢法規,全面開放這方面相關檔案的學術研究,加上隸屬於國家以客觀中立的方式組成的真相委員會,這樣真相才有重見天日的一天,我們已經慢了快四年了

 

強迫工作(Zwangsarbeit)

檔案櫃的主題呈現

 


07.09.2003 v. Ar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