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02年的德國大選()

夾雜著國族情緒的政策辯論


(左圖)以反戰訴求為主軸的PDS競選廣告:「和平付出勇氣,戰爭付出生命」

 

著重政策辯論也是歷來德國大選的一項傳統,相較於在台灣的選舉,有些候選人不需要太用腦筋準備什麼政見,只要高舉,「誰的妻子,代夫出征」、「XX之子」、「建立台灣共和國」、「指控別人是賣台集團」或是「告誡大家,獨立是死路一條」,反正選民也不會看,另外,大家也習慣了每到選舉時,「口水滿天噴」、「口水淹死人」以及「黑函滿天飛」的情形,這些特殊的台灣選舉文化,對於喜歡理性討論的老德來說是無法理解的。傳統上,在德國,當大選活動開始時,依議題的不同,路線各異的政黨都不約而同地會事先提出他們的「選戰計劃」,這計劃可不是擺著好看的,今後,各黨就把自己的計劃當作是作戰方針照著來玩,大家直接就對方的計劃提出批評與質疑,在接到批評之後也對此去做辯論與回應,捍衛自己的立場,很簡單的遊戲規則,對不對?連小學生都會嘛!可是,我們台灣的政治人物好像都忘記了。關於政策辯論的方式,其實也有很多種,若以媒體作區分,從平面的專訪、辯論到電視專訪以及辯論,倘若以議題區分,可以區分全面性與非全面性,前者是由主帥對決,後者則由下駟對陣,也就是各部部長與挑戰的影子內閣相關成員就主掌部會業務辯論,不過,個人不是很喜歡下駟對決的節目,因為這種節目大都是比較輕鬆的聊天方式進行,沒有像辯論會那般的規則以及計時,就是想說就說,到後來,可能演變成各說各話不說,還會演變成鬥嘴的尷尬場面,一方繼續滔滔不絕,另外一方則是搖頭(比較有風度的)、吐槽(一直說,「錯錯錯」,比較沒風度的)或是乾脆搶話(最沒風度)。另外,有些媒體注意到小黨被忽略的問題,一些電視台會在一些專訪節目找小黨的黨魁來聊聊,讓他們也有機會Solo一下,像ntv(德國類似CNN的新聞台)有一個節目叫做Maischberg,這幾天就開始「平均地」廣邀各黨的黨魁來談談政見,繼昨天(2002917)FDPGuido Westwelle之後,今天是綠黨籍的現任副總理兼外長Fischer(費雪)Maischberger雖然語氣平和,可是,若仔細觀察,問題相當尖銳,的確是有好好準備過的。 

2002年的德國大選,政策辯論的戰局,挑戰的基民黨出招挑戰,其先主打失業以及經濟問題,打得現任總理施若德差點招架不住,後來在文宣當中有一則是這樣,(Was der Ziel meiner Arbeit ist, mehr Arbeit zu schaffen.)「我工作的目的是,創造更多的工作」,藉對於問題的自承來減輕對手攻擊的殺傷力,後來,又因為德國電信公司董事長換人事件以及國防部長夏平因為雜誌(Stern)揭發政治現金醜聞下臺事件,造成SPD的民調結果有一陣子在低檔徘徊,處於一路苦追的的劣勢;後來,「恰逢」德東發生大水災,施若德政府立即宣佈撥款賑災以及暫緩增稅,在現任優勢之下,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其他的競爭者紛紛靠邊站,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記者說明會的主角都是施若德,曝光率特別高的結果,加上因為賑災給錢夠「ㄚ沙力」的關係,吸引原先部份德東災區的游離支持者,反映出來的是,SPD的支持率明顯上揚,並大幅拉近與史托宜伯的差距。所以,有人說,「德東大水是上帝送給施洛德的一件大禮。」根據民調,可以證明他還真是遇水則發,同樣是淹大水,去年台北大水,相信大家一定還記憶猶新,當時台北市長馬英九被K慘了,反觀這裡,卻因大水屬百年罕見,政府救災還得分不少;不過,話說回來,這種說法是有點酸啦!「危機處理」不也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嗎? 

在德國向來選舉當中處於「非決勝點」的議題:國防與外交政策,也因為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問題「意外地」發燒成為這幾週的選舉爭論重點,施若德主張的走「德國的路」,嚴厲反對(Nein)美國攻打伊拉克,主張由外交手段解決伊拉克問題,背後所持的理由是:「美英應該提出充分的證據證明,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或是化學武器。」必且說,「若是美國在缺乏聯合國的授權之下攻打伊拉克,德國將撤回部署在科威特境內抗核生化(ABC)的狐式坦克」,相對地,史托宜伯的立場是,「不,不過」(Nein, aber),他反駁施若德,認為德國應該與歐洲步調一致,結果,民調出來,施若德廣泛獲得認同,並且已經和基民連盟再度拉近,後來的美英空襲伊拉克防空飛彈陣地,施若德來個借力使力,話說得更大聲了,「不參戰無損於德美關係,有交情並不代表就不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作朋友不是這樣的,在要開打前的兩個小時才來跟我說,要打了!朋友間應該一起決定,『是否』以及『如何』開打。」或許此話是看準了德國人自二戰以後民族自信心被壓抑許久的鬱卒情緒吧!?民調反應出奇地好,挖了不少原先支持以反戰為主軸的PDS(也是左派政黨,前東德共產黨)的牆角,原因應該是其反戰訴求的光芒被執政黨所搶走,支持度因此跌破百分之五,在這個回合獲利頗豐的SPD因此在民調上可以和基民聯盟「平起平作」(Kopf –an- Kopf),甚至在有些機構的民調結果當中還大幅超前基民聯盟,綠黨也同樣大有斬獲。看來,繼大水之後,小布希與哈珊是施洛德的第二號助選員!看到民調回升的振奮消息,周日在一場紅綠配於柏林布蘭登堡門前的造勢大會上,綠黨的費雪已經發下豪語,「挑戰者已經走上了敗選的路了!讓我們把史托宜伯留在巴伐利亞(繼續當他的邦長),讓Westwelle留在國會裡面(繼續當個陽春議員,不要執政進入行政機關當部長)。」呵呵手法跟ㄚ扁當年還頗像的。關於跟美國就伊拉克問題不同調的情形,施若德駁斥「都是為了選票」的指控,並承諾選後繼續執行,儘管目前下層民眾相當支持施若德的作法,可是上層對於因此所引發的副作用還是憂心忡忡,因為,一直對於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第六個常任理事國有極高度興趣的德國,「可不可以呢?」還得看看老大哥-美國點不點頭,就是怕他火大了,之前一切為尋求支持所作的經營努力都會付之東流。另外,德國明年將輪值擔任一年的安理會理事國,到時,若小布希堅持動武,老德會不會繼續堅持下去?而且,據今晚的電視新聞,雖然哈珊已經同意聯合國的武器檢查小組檢查,不過,小布希並不相信,看來,美國還是繼續備戰,並沒有放棄的跡象,今天Die Welt(2002918)報導分析說,美國已不再只因為「有檢查到」而感到滿意,他還要「推翻哈珊」,所以,施若德的作法是不是為了選票,到時候就知道!最後,根據報紙Die Welt的報導,阿富汗的維和部隊計劃-伊薩福(Isaf)計劃,因為美國、英國以及土耳其將要準備對伊拉克的可能戰事的關係,計劃撤軍並由德國以及荷蘭接手主導,目前,德國聯邦國防軍(Bundeswehr)在阿富汗有1250名駐軍,若是真的接手,需要再增派1000020000人,有種說法是,這是不參加攻打伊拉克的下台階,可是,面對財政吃緊的德國聯邦政府來說,也不是一件好消息,所以啦!德國是否果真「夠帶種」敢跟老美唱反調,走他自己的路,要到大選之後才知道,也難怪上週末CDU黨主席梅格(Merkel)說,「施若德是一個令人感到失望的騙子!」 

在國族情緒發酵之際,或許鑒於民氣可用吧?!本週基民聯盟卻一反常態主打「移民問題」,把失業以及先前學力測驗(Pisa)不佳都牽拖到外國移民上面,認為剛通過的移民法太過於自由,將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報上有人警告,換主打是個錯誤的策略,個人是認為,情況應該沒這麼單純,錯或是對,有效或是無效,本週最新的民調以及周日「總決賽」-投票結果將可揭曉。


19.09.2002  von 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