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唸一點好,還是少唸一點好哩?

-Pisa學力測驗公佈所引發的德國教育改革論戰


教育,在台灣一直都是相當熱門議題,尤其是最近,「教材開放」、「九年一貫」、「推薦入學」等措施,挾著「讓學生可以輕鬆多元地學習」的政策設計美意,讓大家先前有相當高的期待,不過,由於配套措施的粗糙,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不管如何,「想要讓學生少唸一點」應該是教育主管大員們、學生以及家長們的共識才對。但是,應該唸多多才算是唸多或唸多少才是唸得少,這就見仁見智了。在彼邦德國,現在也正在上演著教育改革論戰的戲碼,他們一致的共識卻是「唸得太少了!」,「怎麼讓學生多唸一點有用的東西以求在測驗帳面數字上好看一點?」則是爭論的重點。這個論戰的導火線是,前陣子針對各國大專以下學生的閱讀以及理解能力所作的Pisa研究報告結果的發布,當中德國的世界排名卻相當地不理想;針對報告結果所引發的教改聲浪遂開始湧現,期間可見許多的提議,像是,認為目前學生書似乎唸得太少而計劃的「整天制學校」(Ganztagsschulen)以及鑒於巴伐利亞的研究結果在研究當中名列前矛,有一些邦卻低於德國的研究結果,這樣學習成就全國參差不齊的現象,就有人提議要制定「統一教育標準」以及實行「中央會考制度」,聯邦政府也相當囑意這樣的建議,可是,後面的提議卻面臨到憲法上的問題(聯邦與各邦分權的問題),因為根據德國基本法,教育是屬於各邦的權限,為了一些教育事務的聯繫與協調,實務上遂有「各邦文化部長會議」的機制,若是要實現上述提議,是對於各邦權限的嚴重侵害,所以是違憲的,目前的解套方案有兩種可能,一是修憲,另外則是各邦之間簽署邦際條約,不管如何,在當前各邦對於教育各有主張之下,雖有「應該要改革」的共識,然則,或許因為牽動將是相當龐大,吵了一陣子之後,感覺就是「只聞樓梯響」而已 

20021029日,一份就各國教育投資以及硬體所作的研究出爐了,在這份由OECD所作名為「教育回顧」(Bildung auf einen Blick)的研究當中,其分別以各國的「教育投資」、「教師收入與工作時間」、「電腦設備」、「上課氣氛」、「新生人數」、「大專新生以及教育成效」等項目作出評比,報紙Die Welt(20021030)對此有一篇報導文章,並突顯其中幾項德國表現不佳的項目,在教育投資上,19992000年,德國對於教育的投資佔其國民生產毛額的9.7 %低於各國平均的12.7 %;在上課氣氛項目,研究結果顯示,只有44 %的十五歲學生認為,老師對於他們的學習進步與否是有心的(低於平均的56 %),另外,有52 %認為,老師在寫作業時是有幫助的(低於平均值59 %)53 %覺得,老師會有耐心地解說,直到學生完全了解,有51 %說,老師對於幫助學生作了很多(平均值各是60 %)。最後一項表現不佳的項目是,的大專新生比率,在德國,只有30 %的學生會選擇繼續進入大專唸書,低於平均值三分之一。Die Welt的報導當中也引述了OECD的研究指出,在德國,一個九歲的學生一年只有上752小時的課,低於平均的829小時,有些在Pisa研究些名列前矛的國家,雖然其時數是少於平均值,就此,學習時數多寡似乎不盡然是學習成就優劣的罪魁禍首,可是,報導也認為,「上得課少,長期就會有不好的學習表現」,這好像是說,唸得少應該對於成績不好也是「難辭其咎的」,因此,本篇報導就下了這樣斗大的標題-「小學生唸得太少了!」(Grundschueler lernen zu wenig!) 

看來,這個針對教育施政的研究可能在德國又會引發新一波的朝野論戰,「唸得多一點好?還是唸這樣就好?」鐵定還有得吵,此外,明年將公佈自Pisa研究公佈之後的教育施政相關研究,這項研究將是確認學生學力不佳與教育施政不佳是否具有關聯性的關鍵研究,可以預料的,屆時將是關心教育人士的注意焦點,教改的連續劇短時間之內在這邊應該還不會有完結篇才是。


02.11.2002  von 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