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看電影的個人體驗


 (左圖) 柏林的Sony Center夜景

 

提到德國跟電影,柏林影展以及金熊獎應該是讓人馬上會浮現在腦袋瓜子裡的印象。在德國留學的生活,除了久久才出去一趟的旅行以及每天持續的運動之外,看電影,也是小弟常去作的一件休閒活動。在德國所播放的影片,其特色是:「一律德語配音」。所謂德語配音,是指,除了德國國產影片之外,外國的影片都經過德語配音之後才上檔播映,舉個例子好了,可以想像,台灣第一部國語配音的美國電視影集-「天龍特攻隊」(A. Team,這邊現在每個禮拜還六下午RTL還有在播,套句Kabel 1的宣傳口號,真是,「Der Beste Film aller Zeit!),當年在影片當中初次聽到「ㄚ凸仔會說流利的中文」所帶來的震撼效果,在這裡則是換成,「說流利的德文」,插個題外話,最近,也看到久違了的「霹靂車」下次來跟大家談談這裡的電視節目好了。不過,好萊塢電影德文配音所造成的衝擊,個人覺得是還好,反正看來看去都是「ㄚ凸仔」以及「金毛的」在演,這邊的配音技術相當的好,嘴形對得很精確,有時候沒特別注意,還讓人誤以為是德國片,所以,說什麼「巴爾巴爾語」應該對小弟都是差不多。比較怪的是中文片配德文,像是,之前在這邊看「臥虎藏龍」,當中一些對話,比方,告辭(Auf Wiedersehen!說得很慢,然後配上兩個古裝扮相的人雙手作揖哇咧!)、武當派(武當 Schule),還有,師傅(Meister),感覺,嗯對是對啦!總是覺得有點怪怪的。至於為什麼一律都德文配音,根據小弟「道聽塗說」所得知,可能是為了顧及畫面的整體美感,好像有點道理,就姑且聽之!個人認為,對於我們這些外國人來說,配德文其實沒啥不好,反倒是多了一個可以訓練聽力的好機會,不過,也常常因為過於專注畫面而忘了仔細去聽對白在講些什麼,或者是情形倒過來;最近,去看電影「芝加哥」的時候,這樣的感覺更加強烈,本片還是沿襲對白德語配音的傳統,可是,歌舞部分就還原原著是一部「歌舞片」的精神,並未配音而是以打字幕的方式處理,要看字幕又要注意華麗的歌舞場面,感覺自己好像錯失了許多好鏡頭,外片配音,有人是認為「不倫不類」,有人則是覺得「不會破壞影片的整體視覺效果」,哪一種說法比較有道理,個人以為,見仁見智吧!之前習慣在台灣時邊看電影邊讀字幕,一開始也很不習慣,現在則是覺得配音也不錯,所以,應該是習慣問題,沒什麼好或是不好的。看慣了配音的電影,偶而聽到某位巨星的原音專訪,「喔!原來她的聲音是這樣喔!」如此的驚艷也是挺有趣的。和台灣頗類似,德國的電影工業也難逃被美國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大軍壓境,全國的電影院所播放的電影以及電影評論的重點絕大多數都是以美國片為主,或許有人不同意「全球化」(Globalisierung)的本質就是一種「美國化」(Amerikanisierung),不過,就電影工業這部分所作的觀察,這樣的形容應該是蠻貼切的。除了美國片之外,德國當然也有他們自己的「國片」,小弟對德國片比較沒有研究,接觸也較少,會看德國片完全憑的就是「口碑」去湊湊熱鬧一窩蜂一下,常看的還是好萊塢的電影,關於德國片,最近倒是有去看了一部,本片今年在金熊獎的評價不差,再加上德國朋友們都說不錯看,所以就掏錢去戲院看了自己的第一部德國電影,片名是:「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e!)簡單說一下劇情吧!本片是敘述兩德統一前後發生在一個東柏林家庭的故事,男主角忠黨愛國的母親在統一前後心臟病發昏迷,八個月之後奇蹟似地甦醒, 為了不讓母親知道統一的事實而再度受到刺激,男主角設法把家裡的一切弄得跟統一前一樣,因為本片,德國還掀起一股前東德食品的流行風。看完本片,卻讓人有一種感傷,對於一些人,其大半輩子所確信的典範以及生活方式,在年老的時候卻面臨必須被迫去拋棄跟改變的命運,內心的衝擊跟徬徨想必是相當強烈的,這點應該是本片嘻嘻哈哈的呈現手法背後所想去要傳達的吧?!

 

看電影,硬體設備跟服務也是很重要的。和台灣相同,一般來說,住在大城市的居民可以享受到比較好的戲院服務品質以及有比較多的戲院選擇,譬如,小弟以前所住的海曼地區,雖然兩地相距不遠,可是戲院的品質卻相去甚遠!人口比較多的曼海姆有幾個設備較佳的連鎖戲院,可是相較之下,海德堡的戲院就顯得老舊很多。另外,小弟目前所在的特里爾,據前輩指出,之前的戲院設備也和海德堡的情形類似,不過,幾年前一家連鎖戲院在本地的分店開幕之後,情況立刻明顯改觀,現在這裡的居民也可以享受比較好的戲院服務品質了。德國境內有幾個戲院的連鎖,像是,CinemaxX, Cineplex以及Villege,在設計上,都是採取多廳,以及美式的裝潢氣氛,例如,滿布星星的厚地毯、寬敞的座椅,可以買到大桶的爆米花以及超大杯的可樂,當然,一流的杜比音響就更不用說了;這應該也是全球化的另外一個明顯證據。在特里爾,CinemaxX有一家分店,另外,其在柏林Sony Center的戲院是柏林影展的活動舉辦地點。小弟個人是比較喜歡去這種戲院看電影的。在播放場次上,德國的戲院並沒有像台灣的早場(早上10:30左右),一天的第一場電影大都在下午兩點半左右開始,人潮大概都是出現在晚上八點多的那個場次才會湧現。此外,每個戲院每週至少有一天是所謂的「電影日」(Kino-Tag),在那一天,票價整天是五折,除此之外,有些戲院還有下午五點之前開始的場次也是半價的優待。這裡的電影票價比台灣便宜,2003年的票價是,一場電影平均大概6歐元左右,在Kino – Tag或是特定日五點之前只要3.5 4歐圓,所以,三不五時就會跑去看場電影,自己的最高紀錄是,一週看了兩場電影,兩場的錢加起來剛好可以看一場沒有打折的電影。各戲院還有一些促銷的手法,比方,曼海姆的Cineplex就曾經跟Burger King合作,憑電影票根可以兌換小杯可樂一杯,所以,從前有一段時間,大夥就常常電影看完之後「續攤」去喝可樂,並且「拼湊」一下劇情;還有,最近CinemaxX也推出集點活動,在買票的時候會拿到一張集點卷,之後每購票一次就可以在上面蓋一個章,集滿六個之後下一次就可以憑證免費看一場電影。連鎖的電影院因為規模較大,也有發行自己的電影資訊雜誌免費供人取閱,這種雜誌每個月發行一次,當中會介紹電影院當月上檔電影的日期以及相關資料,方便觀眾選擇以及安排。


23.03.2003 v. Ar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