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文化的全球化現象-

美國職棒大聯盟如何在棒球文化的沙漠上開疆拓土


談到德國與運動的聯想,大家首先應該會不加思索地先說出「足球」這個答案,再來,嗯,啊!網球,葛拉芙跟貝克都是這項運動曾經稱霸一時的運動明星,若是跟你說,那,棒球?可能你會張大眼睛並且搖頭跟我說,「你有沒有搞錯?」

棒球與德國,這樣的組合,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不過,在德國,真的有一些地方,有人在打棒球喔!記得以前住在曼海姆的時候,那裡的Karl-Benz足球場旁邊就有一座標準棒球場,星期天還會有球隊在那裡比賽,同時也看得到小朋友在練球,在這裡比賽的球隊,都穿著印有當地啤酒廠名稱的球衣,應該是有受到他們的贊助才是,另外,仔細看看球員,當中還有不少黑人,在德國,哪來的黑人啊?他們應該是在附近美軍基地服務的美軍,海曼地區(海德堡和曼海姆的簡稱)地區有幾個美軍的軍事設施,像是,北約的司令部就設在海德堡近郊(前陣子在Walldorf查獲的非法持有大批炸藥案件,應該是準備作為攻擊這裡之用!),因為地緣關係以及足夠的運動人口聚集,所以才有組隊的可能,棒球場也才能夠發揮其經濟效益,相反地,在特里爾就沒看過棒球場了,也沒看過有人在丟球,在夏季奧運會期間電視上的特別報導也沒有把棒球項目排進轉播的日程當中,或許因為這是老美的運動,在歐洲(荷蘭、義大利除外)又不風行,搞不好許多人連規則如何都搞不清楚,更別提說會去蓋棒球場,難怪國際奧會有人提議雅典奧運乾脆取消棒球比賽算了,其所持的重要理由之一竟然就是「蓋好的棒球場在賽後根本沒比賽會使用,無法發揮經濟效益!」身處在這樣的氣氛之下,想讓這邊的人看球都很難了,打棒球更是「免肖想(台語)」了!終於體會到「棒球文化的沙漠」長得是什麼樣子!

不過,卻有人想在這塊沙漠上開疆拓土!報紙Die Welt 20021113日報導,隸屬於美國職棒大聯盟紐約大都會隊的Mike Piazza(皮耶薩),最近來到柏林訪問,並在柏林的小學推動一項計劃:「玩球去!」(Play Ball) Die Welt對此作了報導,文章一開頭就以有點揶揄的口吻說到:「雖然傳統上只有美國的俱樂部參加,美國人卻將他們的冠軍決賽稱為世界大賽系列」,另外,也對Piazza做了五個提問的專訪,分別是關於棒球的觀眾人口、體型限制、棒球明星、棒球在歐洲的前景以及今年世界大賽收視率下降等方面的問題。當中有一個問題,Piazza的回答似乎和最近國內體育版上所討論的問題有點關係,算是道出了大聯盟的當前全球經營策略;Piazza指出,為了吸引德國人來看棒球,就由吸收德國人到美國打球下手;想必是想利用愛國心以及關心子弟兵在外表現的集體認同心理,藉此達成吸引德國人來看球的目標。的確,隨著通訊、網際網路以及衛星等通訊科技快速進步,廉價以及無孔不入的有線電視可以深入每個家庭,大聯盟也是利用這個與全球各個家庭的連結將觸角深入世界的每個角落,形成「棒球文化的全球化」,希望將全世界作為他們的市場,將世界頂尖的球員可以同場競技,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大賽」,更重要的是,藉此來獲取最大的利益。像我們的陳金蜂最近躍上了大聯盟,道奇球團隊對此大肆宣傳,也是想吸引更多的台灣人以及加州地區聚居數量可觀的華人,另外的例子還有明年會升上洋基隊2A的王建民以及道奇1A的郭泓志,其被發覺的動機應該都帶有一層這樣的色彩。在棒球全球化的強力浪潮席捲之下,臨近的日韓也都無法倖免,一些優秀的選手紛紛遠走他鄉,只為了挑戰這棒球的最高殿堂,在日本,像是最早的野茂英雄、鈴木一郎,在南韓則有朴贊浩。還有,更不可思議的是,Die Welt的報導當中指出,德國目前也有三個人在大聯盟打球了喔!首先是Michael Franke,他是德國人躍上大聯盟舞台的第一人,他在200010月和密瓦爾基釀酒人隊簽約。哇!比陳金鋒還早兩年!再來是19歲的Simon Guehring,他上個球季和Franke一樣,都是隸屬於釀酒人隊所屬的亞利桑那農場隊(Farmteam Arizona)(應該是支3A球隊),最後一位是Bremer Tim(22),他則是和明尼蘇達雙城隊簽約,目前正在1A聯盟奮鬥。


14.11.2002  von 所長